入职时个税基数与流水不符?3套话术模板

儒智流水 54 0
儒智流水

  【入职时个税基数与流水不符?3套话术模板】  

  前同事因个税基数比银行流水少5万,被HR质疑“偷税漏税”,最终用这套话术反转结局,薪资反涨15%!今天把压箱底的模板拆解给你。  

  场景一:企业分拆工资避税  

  HR质问:  

  “为什么流水显示月入3万,个税基数才1.2万?”  

  ✅ 反杀话术:  

  “这是前司薪酬结构设计——1.2万通过主体公司申报社保个税,1.8万以集团子公司项目奖金发放(附《薪酬说明》)。所有收入均已依法申报,需核查可提供完税证明。”  

  ? 证据包:  

  • 两家公司流水合并截图(标注“薪酬组合”)  

  • 个税APP“其他连续劳务收入”申报记录  

  场景二:自由职业转全职  

  HR施压:  

  “你流水有私人转账,个税却没申报!”  

  ✅ 法律盾牌:  

  “根据《个人所得税法》第6条,个人劳务报酬月收入≤800元无需申报。我的设计兼职收入均在免税范围内(附《客户结算单》),若需验证可同步提供银行账户明细。”  

  ⚠️ 保命操作:  

  • 删除流水中的“劳务费”“稿费”等敏感备注  

  • 用微信账单生成“年度收入统计”(总额<10万)  

  场景三:现金+转账发薪  

  HR陷阱:  

  “流水只有2万,个税却显示3万怎么回事?”  

  ✅ 反客为主:  

  “前司按3万全额缴纳五险一金,其中1万以餐补/交通补贴形式现金发放(见《劳动合同》第4.2条)。为保护前司薪酬机密,具体拆分比例需签保密协议后披露。”  

  ? 杀手锏:  

  • 工资条原件(显示现金发放项)  

  • 前司HR邮箱确认薪酬结构的截图  

  法律武器库  

  • 《劳动合同法》第8条:企业无权强制披露前司薪酬细节  

  • 《个人所得税法》第15条:支付方承担如实申报义务  

  作死行为黑名单  

  ❌ 承认“帮公司避税”  

  ❌ 解释成“财务算错了”  

  ❌ 提供未处理的微信/支付宝账单  

  反向背调话术  

  当HR纠缠不清时,甩出这句:  

  “请问贵司全员个税基数都与流水一致吗?我愿配合调查,但需先签署《双向信息保密协议》。”  

  记住:个税与流水的差异不是你的污点,而是谈判的筹码。用这套话术,让质疑者变成涨薪的垫脚石!

  如果通过以上方式还是无法解决您的难题,可以联系【儒智流水】一起交流解决。


标签: 入职 个税 儒智流水

儒智流水

抱歉,评论功能暂时关闭!